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试验Production Trial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萨如拉,苏民,布仁吉雅,那顺吉日嘎拉,特木尔布和
摘要(Abstract):
为了解不同品种的苜蓿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生产性能表现,选取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利用的5个苜蓿品种("SK3010""巨能2号""SR4030""驯鹿""金皇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能、产量、营养成分含量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叶长与分枝数、主茎节间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产量与株高、侧枝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产量与株高的拟合方程为:y_1=25 802+17.26x_1,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量与侧枝数的拟合方程为:y_2=26 842+4.20x_2,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品种多年产量高低顺序为:"巨能2号">"SR4030">"金皇后">"SK3010">"驯鹿";"驯鹿""金皇后""巨能2号"3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超出国际标准(17.00%),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驯鹿"="金皇后">"巨能2号">"SR4030">"SK3010";"金皇后""驯鹿""SR4030"3个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10.00%;"巨能2号""SK3010""SR4030""金皇后"4个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超出30.00%。综上表明,在鄂托克前旗大面积推广利用"巨能2号""SR4030""金皇后"等苜蓿品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KeyWords): 苜蓿;产量;株高;侧枝数;粗蛋白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科技合作项目(RZ1900001460)
作者(Author): 萨如拉,苏民,布仁吉雅,那顺吉日嘎拉,特木尔布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耿华珠.中国苜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 [2]曹宏,章会玲,盖琼辉,等.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J].草业学报,2011,20(6):219-229.
- [3]甘肃农业大学.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 [4]王赞,李源,孙桂枝,等.国内外16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4-10.
- [5]王春裕.试议新型高蛋白植物杂交酸模的开发利用[J].生态学杂志,2000,19(2):59-63.
- [6]洪绂曾.苜蓿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 [7]张桂杰,马红彬.草牧业发展新形势下饲草料加工利用课程改革与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254.
- [8]韩路,贾志宽,韩清芳,等.影响苜蓿产草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3,12(1):15-20.
- [9]VAUGHN D L,VIANDS D R,LOWE C C.Nutritive value and forage yield of alfalfa synthetics under three har-vest-management systems[J].Crop Science,1990,30(3):699-703.
- [10]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 [11]罗向光,蒙洋,李运起,等.2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39(5):44-50.
- [12]韩建国.中国草业科学技术研究展望[C]//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北京: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中国草学会,2004:478-483.
- [13]叶晗.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 [14]杨朝.紫花苜蓿不同高度的生长特性及分层刈割高度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 [15]王新秀,王建光,特木尔布和,等.抗蓟马苜蓿新品系的品比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4):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