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志远;杨彦宁;隆雪明;唐小明;谢松柏;印遇龙;匡光伟;唐宇龙;
[目的]研究基于病死动物肉骨渣制备的动物源蛋白水解物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方法]选择不同批次肉骨渣,通过高温高压、去油脂、酸水解、蒸馏脱酸、中和脱色、浓缩和干燥处理工艺后收集动物源蛋白水解物,测定其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蛋白质消化率等)、矿物元素(钙、总磷、铜、铁、锌等)、重金属(砷、铬、汞等)、违禁药物和抗生素(克伦特罗、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菌等)、霉菌毒素(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等)、猪主要病原核酸(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等)。选取24头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杜长大健康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和0.5%的动物源蛋白水解物,试验为期35 d。测定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免疫、抗氧化、生化指标。[结果]动物源蛋白水解物干物质含量为94.04%,粗蛋白含量为68.74%,其粗灰分中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如钙、磷、铁含量均超过1 g/kg,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超过1 mg/kg。安全性方面,重金属汞未检出,铅、镉、铬、总砷含量均低于1 mg/kg,各类药物残留及有害微生物、猪常见病毒核酸均未检出,呕吐毒素仅0.31 mg/kg,其他毒素未检出。菌落总数809 CFU/g,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断奶仔猪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动物源蛋白水解物能显著(P<0.05)提高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降低料重比,极显著(P<0.01)降低腹泻率;显著(P<0.05)提高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极显著(P<0.01)提高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显著(P<0.05)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论]动物源蛋白水解物安全性好、营养价值高,具备调控机体免疫的能力,可为我国畜禽养殖提供优质的蛋白质产品。
2025年03期 v.46;No.294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1 ] - 刘红伟;王鲁波;刘天龙;王海华;谢春艳;
[目的]研究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浒苔多糖铁(EP-Fe)对母猪肠道微生态以及微生态与铁代谢相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与配公猪一致、预产期相近、膘情及体型相近的长大二元杂交妊娠后期[(90±2) d]初产母猪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从妊娠后期(95 d)开始至分娩结束,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EP-Fe组饲喂基础日粮加140 mg/kg EP-Fe。采集妊娠112 d的新鲜母猪粪便及分娩母猪血清,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粪便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EP-Fe,提高了母猪血清甘油三酯(TG)和白蛋白(ALB)水平;可明显改善妊娠母猪粪便微生物组成,提高了克里斯滕森菌科R-7菌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颤螺菌属(Oscillibacter)、普雷沃氏菌科NK3B31菌群(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瘤胃球菌属(UCG-002)、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普雷沃氏菌科未分类菌群(unclassified_f__Prevotellaceae)等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毛螺菌属(UCG-008)、未分类变形菌属(norank_f__norank_o__Gastranaerophilales)菌群的相对丰度,有提高母猪粪便总短链脂肪酸含量的趋势;提高了与粪便铁显著正相关的毛螺菌科XPB1014菌群(Lachnospiraceae_XPB1014_group)的相对丰度,降低了与母猪胎盘铁转运基因显著负相关的未分类的梭状芽孢杆菌属(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014)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了母猪粪便铁水平,促进了胎盘铁转运基因的相对表达,改善了母猪对铁的吸收利用和转运。[结论]EP-Fe能够改善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提高短链脂肪酸浓度,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有利于母猪和仔猪之间的铁代谢传递。
2025年03期 v.46;No.294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0 ] - 刘佩伶;陈颖禧;刘琳;崔金明;
[目的]解决饲料级酿酒酵母生产成本高、生物量低的产业化难题。[方法]以本土低活性酿酒酵母SCL6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YPD培养基的发酵工艺优化研究。采用两阶段工艺优化策略: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关键培养基组分(碳源、氮源、无机盐),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对发酵过程影响显著的关键因素;随后运用Box-Behnken中心复合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建立多因素交互作用模型,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参数优化与模型验证。采用OD_(600nm)值结合湿重测量法检测生物量,通过方差分析确定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最终在3 L发酵罐中实施工艺验证,通过动态补料与参数调控实现过程优化。[结果](1)因子显著性分析表明:碳源类型、培养温度和初始pH值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极显著(P<0.01)影响,构成主要限制因子;氮源组成、无机盐浓度及接种量对生物量的影响未达显著(P>0.05)水平,属于非主要影响因子。(2)通过模型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碳源采用麦芽糖(50.46 g/L),复合氮源为玉米浆(20 g/L),微量元素配比为七水硫酸镁(4 g/L)、无水硫酸锌(0.1 g/L)、无水磷酸二氢钾(2 g/L),初始pH值为6.10,培养温度实施动态调控(29.52℃)。(3)工艺验证显示:在优化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SCL6菌株的OD_(600nm)值为46.6,在3 L发酵罐中,SCL6菌株的OD_(600nm)值达到106.8,分别较初始摇瓶培养的OD_(600nm)值(20)提高了1.33倍和4.34倍。上罐发酵的酵母活菌数达到2.1×10~9CFU/mL,符合GB/T 22547—2008饲料添加剂标准要求。(4)经济性评估表明:优化后工艺的吨培养液生产成本降低35.8%,其中碳源成本节约29.9%,能耗降低42.5%,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葡萄糖利用效率低、培养温度控制能耗高等问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响应面法的两阶段发酵优化工艺,显著提高了本土酿酒酵母SCL6的工业化培养效率。通过精准识别关键限制因子并建立动态调控模型,实现了菌体生物量的指数级提升与生产成本的显著下降。
2025年03期 v.46;No.294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0 ] - 贺红阳;何炎红;李九月;薛树媛;
沙生灌木外形独特,根系发达,具有耐贫瘠、耐旱、耐寒等特性,在土壤改良、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可开发利用领域广泛,兼具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沙生灌木资源丰富,生长着多种中国特有的沙生灌木。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下,对沙生灌木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地区沙生灌木的分布、种类及其应用价值,并总结了沙生灌木在木材、造纸、饲料、药用及生物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开发利用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沙生灌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思路。应通过科学规划,拓展沙生灌木的应用领域,改进开发利用方式,从而促进沙生灌木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2025年03期 v.46;No.29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0 ] - 傅诗敏;姜亚琴;王馨瑜;林仙军;
[目的]系统评估浙江省地源性蛋白质饲料资源的营养成分特征,为建立浙江省地源性蛋白质资源数据库、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及饲料产业优化积累数据。[方法]采集14种浙江省地源性蛋白质饲料原料,通过测定粗蛋白、粗纤维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结合方差分析与相关性统计,分析资源特征。[结果]粗蛋白含量:米糠粉最低[(5.69±1.82)%],羽毛粉最高[(81.48±4.36)%],脱脂米糠中等[(14.61±1.15)%];粗纤维含量:鱼粉最低[(2.70±1.28)%],米糠粉最高[(26.97±15.14)%],脱脂米糠中等[(8.91±0.66)%],脱脂米糠粗纤维含量与米糠粉和花生粕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米糠粉最低[(4.38±1.74)%],羽毛粉最高[(77.03±3.80)%],脱脂米糠中等[(11.86±1.06)%],脱脂米糠氨基酸总量与酒糟、米糠粉、小麦麸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存在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通常纤维含量较低;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存在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原料,氨基酸含量也较高。粗纤维含量与氨基酸总量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关系,与粗灰分之间存在显著(P<0.05)的负相关关系。粗灰分含量与水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P<0.05)的负相关关系。[结论]脱脂米糠为浙江省丰富的地源性蛋白质饲料资源,在应用中需考虑其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对动物消化率的影响。后续通过发酵、菌酶协同技术和低温加工工艺等技术创新,脱脂米糠的营养缺陷有望得到突破,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2025年03期 v.46;No.294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