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生彦;
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藏系绵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血气变化。采用血气分析仪对25只不同性别、年龄藏系绵羊进行血气分析。结果表明,25只藏系绵羊血液Pco2为(5.24±0.39)kPa,Po2为(3.54±0.50)kPa,HCO3-为(20.89±1.62)mmol/L,Tco2为(22.11±1.65)mmol/L,BE为(-4.10±1.90)mmol/L,SBE为(-5.26±2.00)mmol/L,SBC为(20.21±1.50)mmol/L,O2S为(45.10±8.70)%。结论为被检测25只藏系绵羊血液Pco2、Po2、O2S(%)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2010年08期 v.31;No.149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1 ] |[阅读次数:0 ] - 陈毓;饶玉鹏;李锋涛;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蓟及小蓟炭中总黄酮含量。试验得出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为0.008~0.048mg/mL,平均回收率为98.9%。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可靠,测定结果能反映客观实际,可以作为小蓟及小蓟炭饮片质量标准之一。
2010年08期 v.31;No.149 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阅读次数:0 ] - 丁晓曦;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的黄芩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作用规律,采用离体器官测定法,将配制好的不同处理黄芩分别作用于离体十二指肠和空肠,观察其张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芩水煎剂对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作用是每毫升含生药0.02,0.04,0.08g有兴奋平滑肌作用。其中,以每毫升含生药0.08,0.04g分别对十二指肠张力、运动幅度兴奋作用最强;以每毫升含生药0.08g对空肠兴奋作用最强。黄芩水煎醇沉液对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作用是每毫升含生药0.02,0.04,0.08g具有兴奋平滑肌的作用,以每毫升含生药0.08g兴奋作用最强。不同处理黄芩每毫升含生药0.16g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都有极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结论:低剂量黄芩有兴奋平滑肌的作用,高剂量有极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小肠有短时间的兴奋作用。频率变化随小肠平滑肌兴奋而加快,随抑制而减慢。
2010年08期 v.31;No.14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阅读次数:0 ] - 王一萍;杨海峰;
建立了安替比林血药浓度检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血浆经乙腈提取后进样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0.025mol/L醋酸钠溶液-乙腈(74∶26,V/V),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20μL。安替比林血药浓度在0.1~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3.44%~97.21%,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小于4.26%。
2010年08期 v.31;No.149 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冬梅;于佳;
芽胞杆菌作为既无残留也无抗药性的微生态制剂,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从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生物颉颃、产生消化酶、营养以及促进动物器官生理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分析了芽胞杆菌的作用机理,阐述了菌种、动物个体、饲料营养、外界环境及抗生素等因素对芽胞杆菌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饲用芽胞杆菌的应用奠定基础。
2010年08期 v.31;No.14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阅读次数:0 ] - 孙旺斌;毕台飞;
选用27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两组作为试验材料,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酶制剂对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4%的酶制剂,可使产蛋率提高7.51%(P<0.05)、开产日龄在正常范围内提前8.5~9d、料蛋比降低7.60%(P<0.05)、蛋重增加5.13%(P<0.05)。饲养成本明显降低,腹泻现象减少或停止。
2010年08期 v.31;No.149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保平;许庆方;董宽虎;
乳酸菌是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随着青贮饲料的发展以及对青贮饲料中有益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乳酸菌的许多生理作用都与其携带的质粒有着紧密的关系。综述了乳酸菌作为添加剂在青贮饲料中可提高发酵品质和饲料有氧稳定的应用以及质粒提取的研究进展。
2010年08期 v.31;No.14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0 ] |[阅读次数:0 ] - 宋宏立;王玉金;卢瑜;
沙门菌是饲料中常见的肠道杆菌,能够引起食源性动物败血症,从而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试验依据常规分离鉴定技术,通过细菌的分离、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对白鱼粉饲料样品中是否含有沙门菌作出了准确的检测,排除了饲料由于污染而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显示,其中一份样品已受到沙门菌污染,不能作为饲料使用。
2010年08期 v.31;No.149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0 ] - 刘力;乌雪飞;耿利华;
添加剂是饲料工业的核心,常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种类的饲料中,并产生了很好的作用。阐述了营养性添加剂、发酵促进剂、不良发酵抑制剂、防腐添加剂、吸附剂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08期 v.31;No.149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阅读次数:0 ] - 王洁;周玉香;李艳;
综述了苜蓿皂甙和酵母培养物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及其在增强动物免疫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苜蓿皂甙能够有效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提高日粮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生产性能;酵母培养物通过改善胃肠道内环境和菌群结构,能够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及其活力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瘤胃pH值的稳定性、动物的免疫性能和生产性能。
2010年08期 v.31;No.149 19-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1 ] |[阅读次数:0 ] - 孔德顺;宋大书;高明琴;刘付祥;
饲料总磷检测中的数据处理,传统方法是按照GB/T6437-2002手工绘制工作曲线,应用工作曲线求得磷含量。介绍了一种改进方法——运用Excel工具求得工作曲线方程。实践证明,利用Excel工具所得结果同利用GB/T6437-2002手工绘制的工作曲线所得结果相同,Excel求解方程比手工绘制工作曲线简便、快捷、准确,值得运用。
2010年08期 v.31;No.149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9 ] |[阅读次数:0 ] - 惠文森;王康英;
在草坪的日常养护管理中,修剪草屑常作为废物被抛弃,如果对其进行加工利用,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保护生态环境。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对草坪草屑进行发酵试验,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分别提高2.73%和3.69%,粗纤维降低3.79%和5.71%,粗脂肪提高3.23%和1.98%,均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
2010年08期 v.31;No.149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8 ] |[阅读次数:0 ] - 梁超;许庆方;
硒是环境中的重要生命元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硒对动物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是广大生产者所关心的问题。主要对硒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利用和排泄,以及硒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硒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硒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作一阐述,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25-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8 ] |[阅读次数:0 ]
- 金四华;赵卫平;刘驰;陈兴勇;姜润深;耿照玉;
总结分析了皖江黄鸡配套系6个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配套系父本(HA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941g提高到6世代1012g,平均每世代提高11.8g;母鸡由0世代759g提高到6世代854g,平均每世代提高15.8g。配套系母本父系(HB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一定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26g提高到6世代860g,平均每世代提高5.7g;母鸡由0世代689g提高到6世代714g,平均每世代提高4.2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4.7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73枚。配套系母本母系(HC1品系)6周龄体重基本维持选育前的状态;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8.6枚提高到6世代的192.1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25枚。
2010年08期 v.31;No.149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阅读次数:0 ] - 胡宁玺;
分别采用Giemsa染色法、曙红染色法对藏獒冷冻精液涂片染色,以检查精子畸形率。结果表明,曙红染色法对藏獒精子头部染色适中,头部轮廓清晰,顶脊清楚,顶体明显,中段和尾部畸形检查清晰;两种染色方法检测的精子畸形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由试验可知,曙红染色液配制简便,可作为检测藏獒精子畸形与否的优选方法。
2010年08期 v.31;No.14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0 ] - 杨炜迪;李颖康;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种属特异性单链多肽激素,为机体正常生长和泌乳所必需。它可以调节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类物质的代谢,对动物具有显著加快肌肉与骨骼生长、降低脂肪含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的作用,是控制生长激素分泌水平、调节动物生长发育的主效基因。主要对羊生长激素基因的基本特征、基因结构、其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作一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0年08期 v.31;No.14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阅读次数:0 ] - 王钱保;赵卫平;刘驰;陈兴勇;姜润深;耿照玉;
总结分析了皖江麻鸡配套系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各品系外貌纯度提高到98%以上。配套系父本MA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76g提高到6世代944g,平均每世代提高11.3g;母鸡由0世代741g提高到6世代803g,平均每世代提高10.3g。母本父系MB1系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781g提高到6世代819g,平均每世代提高6.3g;母鸡由0世代669g提高到6世代701g,平均每世代提高5.3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3.8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58枚。母本母系MC2系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7.9枚提高到6世代的191.9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33枚。
2010年08期 v.31;No.149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5 ] |[阅读次数:0 ] - 何学谦;陈昌维;张谊;邓新菊;代新霞;
为寻求提高建昌黑山羊饲养管理水平的实用方法,促进四川省会理县建昌黑山羊产业化的发展,于2009年4—10月,在会理县五星村和海溪村等4个试验点、8家养羊户中随机选择了160头未妊娠的能繁母羊作为试验对象,其中80只用氯前列醇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72h内同期发情率为40.00%,高于对照组的18.75%。
2010年08期 v.31;No.149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4 ] |[阅读次数:0 ]
- 黄斌;
目前,许多国家加强了对进口水产品的限制,因此,只有通过提升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从发展有机水产养殖、加强水产品企业HACCP体系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水产品科研力度、增强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促进我国水产品出口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10年08期 v.31;No.14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5 ] |[阅读次数:0 ] - 郎小红;陈泽明;
驼奶食品以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著称于世。其传统制作技术是阿拉善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于现代食品工艺技术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促进驼奶产业的发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10年08期 v.31;No.149 81-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6 ] |[阅读次数:0 ] - 韩珍琼;方建华;
对影响酪蛋白提取收得率和制品纯度的各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技术路线和工艺参数。离心转速为5000r/min,离心时间为30min,进行离心脱脂;在预热温度55℃、pH值为4.6的条件下进行酪蛋白凝聚;离心排除乳清,转速为3000r/min,时间为15min,经水洗涤后50℃条件下烘干3.5h,用石油醚作为有机溶剂进行抽提,最终得到纯度为95%左右的酪蛋白制品。
2010年08期 v.31;No.149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89 ] |[阅读次数:0 ] - 韦杏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现阶段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分析了动物性食品安全隐患的危害及影响动物食品安全的因素,并对今后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0年08期 v.31;No.14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阅读次数:0 ] - 陈辉;
农产品和食品品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由品质问题引起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论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技术发展进程及其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2010年08期 v.31;No.149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66 ] |[阅读次数:0 ] - 栗旸;和顺琴;薛景娇;曹靖丽;胡秋芬;
研究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氯霉素。牛奶样品先用高氯酸沉淀蛋白,再用乙酸乙酯匀浆法提取样品中的氯霉素。样品经净化后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为固定相分离氯霉素,然后用电喷雾质谱负离子监测模式对氯霉素进行检测。该方法避免了常规液相色谱法会出现的假阳性现象,还大大缩短了色谱分离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
2010年08期 v.31;No.149 91-92+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5 ] |[阅读次数:0 ] - 梁莉;
注水肉是一种存在严重卫生质量问题的肉品,不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而且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注水肉的检验是肉品卫生质量监督检验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对注水肉的特征、危害、鉴别检验方法和卫生处理进行了介绍。
2010年08期 v.31;No.149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阅读次数:0 ] - 程璐;
近年来,渗透脱水已成为果蔬加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概括性地综述了国内外果蔬渗透脱水的研究现状,将目前的研究工作按照不同内容分为4类,并分别予以介绍,即:渗透脱水的影响因素研究、传质动力学研究、辅助技术探索和多种干燥方式联合工艺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拓展渗透脱水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08期 v.31;No.149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0 ] |[阅读次数:0 ]
- 刘海燕;邓继辉;张平;黄兴;周渝;
畜禽呼吸道病毒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养殖业的发展,某些人畜共患病还威胁着人类健康。中草药中的解表药、清热药可通过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止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目的。中草药基本原理在于扶正祛邪或驱邪扶正,通过阻断病毒繁殖过程的吸附、穿入、复制、成熟中的某一环节而直接抑制病毒,并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间接抑制病毒。研究和开发畜禽呼吸道病毒病的中草药有极广阔的前景。
2010年08期 v.31;No.149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阅读次数:0 ] - 宋楠;张继瑜;李纯玲;徐玲;孙茜胜;吴培星;
所有生物的免疫防御系统在受到外界病原体侵染时都会产生一类生物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菌肽,它具有阳离子性、分子量小、抗菌谱广、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使抗菌肽在医学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成为一种可能。研究表明,很多抗菌肽除了具有抗菌活性外,还对先天性、获得性免疫具有广泛的调节功能。
2010年08期 v.31;No.149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7 ] |[阅读次数:0 ] - 李守伟;
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大利润,进而投机取巧,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管理猪场,给猪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再加上兽医对病情的了解及药物作用效果的掌握不可能做到时时完善,因而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失误。临床上用药失误的类型有诊断失误、择药失误、配伍失误、剂量失误、用法及调制失误等。其后果表现为药效减失、出现不良反应、中毒或死亡,或引发药源性疾病,并使治疗费用增加。猪场使用药品,一般是两种或多种药品混合使用。但有的猪场往往不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剂型和用药途径,盲目混合应用多种药物,从而使药效降低或不良反应(毒性)增强。
2010年08期 v.31;No.149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0 ] - 苏俊喜;周颖;闫文军;刘维平;
甘草被誉为众药之王,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及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之用。对甘草的有效成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甘草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44 ] |[阅读次数:0 ] - 韩景霞;
试验用的中草药方剂"禽菌敌"由河南省辉县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项目组研制而成,将其制成药敏纸片,对来自新乡市3个鸡场病(死)鸡的病料中所分离出的鸡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抑菌圈在(21.0±0.5)mm范围内,试验证明,中草药方剂"禽菌敌"对鸡大肠杆菌具有治疗作用。
2010年08期 v.31;No.149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2 ] |[阅读次数:0 ] - 葛晨霞;马辉;尹广军;王锐;
金鹏鸭种蛋经百毒杀药液消毒处理后,与水洗未消毒的对照组相比较,入孵蛋孵化率提高了2.63%,受精蛋孵化率提高了1.05%,健雏率提高了1.33%,种蛋清洗消毒后能显著提高孵化效果及雏鸭质量。
2010年08期 v.31;No.14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阅读次数:0 ]
- 高屹立;霍征宇;陈伟;赵建勇;高屹嵩;
奶牛子宫脱出是母牛产前和产后营养不良或某种疾病致使子宫部分或全部翻出于阴门外的病理过程。由于子宫感染发炎,导致母牛屡配不孕或流产,严重者还会造成母牛死亡。从保定、整复固定等方面对奶牛子宫脱出进行了阐述,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在采用奶牛子宫脱出卧式整复法时,使用高浓度凉盐水清洗子宫,能够引起奶牛子宫收缩并减少出血,有利于奶牛子宫回位。
2010年08期 v.31;No.149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0 ] - 姚永常;
夏季高温多湿,而奶牛耐热性较差,造成奶牛食欲降低,精神不振,产奶量下降。从改善牛舍气候、科学搭配饲料、改变喂饲时间、合理配制饲料中的添加剂、加强疾病预防、保证充足饮水、消除蚊蝇、防止中毒等方面提出夏季奶牛的饲养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保证奶牛健康。
2010年08期 v.31;No.149 12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0 ] - 常建华;赵世华;朱宪光;刘晓松;董润利;杨国栋;
为进一步评价纳米银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2个地区选择临床型乳房炎患牛188头,隐性乳房炎阳性牛294头,对3个批次的药物进行临床药效观察。结果表明,纳米银乳房注入剂不同批次对同一病情的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病情的轻重对药物疗效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批药物对轻度和重度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治愈率分别为80.2%和71.4%,平均有效率为92.7%和83.1%。对隐性乳房炎相同给药处理后,平均头转阴率为88.1%,平均乳区转阴率为91.2%,表明纳米银乳房注入剂对不同程度的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所有应用纳米银乳房注入剂的患牛,均未见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及局部刺激性反应,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10年08期 v.31;No.149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2 ] |[阅读次数:0 ] - 高娃;石正;王根云;云广清;凤英;刘晓松;
对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10个不同规模奶牛场采集的有临床症状并且为最近10d未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过的3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1种细菌,经鉴定,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最高,达22/30;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分离率相近,都相对较高,分别为19/30和17/30;肠道菌和棒状杆菌的分离率相等,都是10/30;真菌的分离率为7/30。
2010年08期 v.31;No.149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阅读次数:0 ] - 叶福香;徐创林;张爱萍;
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胎衣不下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形成子宫蓄脓、子宫内膜炎等子宫疾病或引起全身症状从而造成终生不孕。介绍导致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主要病因及诊断、治疗、预防方法。
2010年08期 v.31;No.149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0 ]
- 李玉清;袁建民;杨久仙;黄会贤;刘勇;尹桂华;
试验选用50周龄的"罗曼褐"父母代蛋种鸡5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70只鸡,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试验组与对照组日粮及饲养管理相同。试验期内,试验组日粮中添加有益微生物惠康1号,试验周期为42d。结果表明:添加有益微生物惠康1号的试验组鸡只日产蛋量、产蛋率、破蛋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每只入舍母鸡提供健雏数等生产性能指标均比对照组提高;采食量、平均蛋重、料蛋比、种蛋合格率、健雏率分别比对照组偏低,但组间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2010年08期 v.31;No.149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阅读次数:0 ] - 汪波;黎远伦;赵文秋;陈恢科;
由于引种方法不尽合理,导致重庆市巫山县引进的种畜禽死亡率较高,给巫山县的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引种损失,推动巫山县畜牧产业走上健康道路,特对畜禽引种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综述。
2010年08期 v.31;No.149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0 ] - 王志永;左小磊;王万华;李勇军;卢增菊;
为了提高野生雉类的孵化率,主要从3个方面论述了技术要点,通过对技术措施的分析改进,尤其是在种卵的质量控制、孵化的前期准备、孵化过程中的操作技术、人工助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探讨出适合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和动物园工作特点的野生雉类孵化操作技术和管理办法。
2010年08期 v.31;No.149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0 ] - 郭兰芳;张学礼;张玉荣;
育雏是养鸡生产极其重要的环节。要培育好雏鸡,必须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好雏鸡的管理技术,包括育雏温度、湿度、光照、密度、通风换气、断喙;抓好雏鸡的饲养技术,包括饮水、开食;切实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2010年08期 v.31;No.149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0 ] - 王志永;王万华;李勇军;左小磊;
从火烈鸟在原始生境下的食物组成分析入手,对于圈养条件下火烈鸟的饲料组成和饲养水域的净化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主要说明了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应用螺旋藻和光合细菌的必要性。目的是为了使火烈鸟的饲养措施更加适应火烈鸟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有利于对火烈鸟的饲养方法进行优化。
2010年08期 v.31;No.149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0 ] - 李明祥;
在夏季,持续高温的天气给蛋鸡的饲养带来诸多问题,其中很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热应激。由于鸡只没有汗腺,并且全身覆盖羽毛,因此散热较为困难,易受到由高温引起的热应激的影响。主要针对高温季节如何应对产蛋鸡群的热应激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期为预防高温天气蛋鸡产生热应激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0 ] - 张家帅;
在规模化养鸡生产中,为了避免鸡群休产换羽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常对蛋鸡实行强制性换羽。该方法可延长蛋鸡的经济寿命,降低育成所需费用,增加蛋重,提高蛋壳质量,是现代养鸡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对换羽前的准备和换羽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技术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阅读次数:0 ] - 高翔;
仔猪生产是养猪业生产的基础,提高仔猪成活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育不良、压死、冻死和发生仔猪黄白痢病等。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以期为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阅读次数:0 ] - 高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猪价的升降属于市场调节的正常现象,经营者应该对市场价位变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何在猪价低迷的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是养猪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要提出了调整种猪群、强化环境控制、饲料调整和强化保健等应对策略,以期在猪价低迷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2010年08期 v.31;No.149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党国;
哺乳母猪的泌乳量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和断奶成活率,而哺乳母猪足够的采食量是保障母猪奶水充足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是经营者必须关注的问题,除了做好饲养管理和疫病控制外,科学的营养调控策略也是猪场经营可变因素中的关键。有效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减少其体重丢失,产出充足的乳汁,对促进仔猪正常生长发育、缩短断奶后母猪休情期和为下一胎生产创造更好条件,都是至关重要的,就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和泌乳力的方法和有效措施进行了阐述。
2010年08期 v.31;No.149 14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金花;
通过对乌珠穆沁白山羊的绒毛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乌珠穆沁白山羊绒细度平均为15.62μm;单根纤维强度为5.82g,伸度为44.43%;绒伸直长度为6.05cm;净绒率为65.61%;绒密度为42.5%。结果表明,乌珠穆沁白山羊具有绒纤维较细、纤维强度和伸度大、净绒率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0年08期 v.31;No.149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0 ] - 庞玉芳;李湘;
野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野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野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野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雏野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野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对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和雏野鸡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提高雏野鸡的成活率。
2010年08期 v.31;No.149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4 ] |[阅读次数:0 ] - 孔祥斐;
林下种草养殖柴鸡,可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禽产品。介绍了林下养殖柴鸡的优势和养殖技术要点,旨在为提高林下养殖柴鸡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7 ] |[阅读次数:0 ] - 毛战胜;付鑫;孙虎;
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护理好仔猪,是减少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生产力的技术保证。仔猪出生后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特别是刚出生和体弱的仔猪如果护理不到位,就易发生冻伤、踩伤、压伤和病死等现象,因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仔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科学饲养仔猪的重点是保温、饲喂、断奶、保育、疫病防控等几项关键技术,就几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2010年08期 v.31;No.149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3 ] |[阅读次数:0 ]
- 周寒;马维明;任渊章;马鹏革;田建东;杨艳荣;段玉擘;
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能够保护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类交往密切、对自然界的掠夺式开发、动物及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流通、野生动物远距离迁徙,均给动物疫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致使老的动物疫病尚未消灭,新的动物疫病又不断发生,加大了防疫工作的难度。介绍了陕西省绥德县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防疫工作的对策,对保障绥德县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08期 v.31;No.149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0 ] - 史生彦;
对青海省西宁市总寨镇农户散养的30头1~3岁荷斯坦奶牛脂肪肝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6头产后奶牛呈现轻度的脂肪肝,发病率分别为全部和产后奶牛的20%和30%,但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呈现轻度脂肪肝的奶牛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谷草转氨酶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
2010年08期 v.31;No.149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卢爱桃;高雅;杜山;
为了调查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犬猫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呼和浩特地区共254只犬猫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阳性感染犬猫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犬的弓形虫阳性率为12.6%,猫为10.3%;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检测犬的弓形虫阳性率为11.4%,猫为9.2%;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对阳性犬猫进行抗原检测,检出率分别为23.8%和33.3%。调查表明,不同来源犬猫的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显著,因此,加强对散养及流浪犬猫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建议加强血清学监测,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
2010年08期 v.31;No.149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8 ] |[阅读次数:0 ] - 马玉臣;
简要论述了鼠疫、炭疽、布鲁菌病、结核病、弯曲菌病5种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细菌病的危害、发病情况、病原、传染源、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人与动物的主要临床症状,以期为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5 ] |[阅读次数:0 ] - 吴兴红;张啸;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猪瘟病毒后,猪体的抵抗力降低,极易并发或继发猪肺疫,形成混合感染,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对一起仔猪猪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治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猪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运华;
猪细小病毒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主要对猪细小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7 ] |[阅读次数:0 ] - 王玉琴;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发病,病死率高达60%以上,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对野猪的弓形虫病进行阐述,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南东城;
痛风症是由于机体发生蛋白质代谢障碍而导致尿酸或尿酸盐大量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临床上以运动迟缓、关节肿大、厌食、口渴、排白色稀粪为特征。主要对一例肉鸡痛风症的诊治过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高明琴;方英;刘栩;孔德顺;黄波;王德凤;
疫病控制是优质安全肉猪生产的重中之重,在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观念的基础上要用生产兽医学的新观念来对猪场进行综合防控。从建立优质安全肉猪生产的生物安全环境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优质安全肉猪生产的疫病防控体系、建立疫病监测监控制度、制定安全优质肉猪生产的营养调控技术体系等方面提出优质安全肉猪生产主要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0年08期 v.31;No.149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0 ] - 郭仁龙;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主要对一起猪弓形虫病的诊疗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阅读次数:0 ] - 陈志新;
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一方面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腹泻可造成猪只死亡,给广大养猪户(场)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该病会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隐患。对猪腹泻的发病原因以及该病对猪机体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该病的防治原则,以期为有效防治猪腹泻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8 ] |[阅读次数:0 ] - 宋迎春;
新城疫(ND)是由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常呈急性败血症状经过。感染新城疫病毒后,鸡体的抵抗力降低,极易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形成混合感染,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对一例三黄鸡新城疫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进行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0 ] - 杭军;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FS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随着人们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以及疫苗的广泛应用,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又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死灰复燃之势。因此,研究当前猪瘟的流行现状意义重大。综述了猪瘟的有关特点,以期对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
2010年08期 v.31;No.149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8 ] |[阅读次数:0 ] - 蒋书东;邓立新;
肉牛剖腹产手术的效果取决于术前准备、施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术后的护理。主要对保定和麻醉、手术切口的选择、手术过程的相关问题以及剖腹产后不孕的预防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兽医工作者进行肉牛剖腹产和预防术后不孕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0 ] - 钟正鸣;
动物防疫是保证畜产品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人类健康和农民增收致富。随着农村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不断增加,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主要对如何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0 ] - 严红;黄俊杰;
养猪户每年都需要多次地对猪进行免疫接种,但猪依旧发生免疫过的传染病,造成的损失极大。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不重视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有极大关系。猪的免疫接种是给猪接种生物制品,使猪群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由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对猪免疫接种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0 ] - 张谊;
对患病犬进行临床检查,采用保守治疗不见效,剖腹探查确诊后,手术治疗1例空回肠交界处肠套叠的金毛寻回幼猎犬。对疑似犬肠套叠的病例,借助X射线和B超等设备确诊后,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饲养管理方面的工作,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术后加强护理,避免再次套叠,若犬再次发病后其成活率低。对该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08期 v.31;No.149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4 ] |[阅读次数:0 ] - 陈志新;
母猪繁殖障碍在国内外均有发生。据调查,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在各种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给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母猪繁殖障碍病因多而复杂,有非传染性因素,也有传染性的因素。主要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治母猪繁殖障碍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1 ] |[阅读次数:0 ] - 荣海宇;王红利;
猪流行性腹泻又称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发病机理、防控措施。
2010年08期 v.31;No.149 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阅读次数:0 ] - 王天寿;谭建春;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为特征。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9 ] |[阅读次数:0 ] - 王海刚;王红军;
肝片吸虫病也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给广大养羊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君涛;王长征;张志平;贺秀媛;
犬焦虫病是一种经蜱传播的血液寄生原虫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病程较短,如果不及时确诊和治疗,则易引起死亡,死亡率高。对犬焦虫病的防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010年08期 v.31;No.149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3 ] |[阅读次数:0 ] - 杨爱新;
随着畜禽养殖的规模化,人们的防疫意识逐渐增强,防重于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这也是当前我国对几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主要原因。但在生产实践中,一些免疫过的疫病在畜禽生产中时有发生,即所谓的免疫失败。主要对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畜禽场正确免疫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江大春;程新民;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所引起的,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该病是以怀孕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和育肥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疫苗免疫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主要的手段。从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几个方面,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阅读次数:0 ] - 胡丹;
鸡新城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鸡感染新城疫病毒后,由于鸡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并发大肠杆菌病。介绍了某养殖场育成蛋鸡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情况,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冯海勇;薛海霞;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介绍了某猪场猪瘟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发病机理、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断、防控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31;No.149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0 ] - 兰宁恒;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该病一旦发生,如果仅采取单一的措施防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近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综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
2010年08期 v.31;No.149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0 ] |[阅读次数:0 ] - 韦桂元;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介绍了某养殖场断奶仔猪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
2010年08期 v.31;No.149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